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2024最新】刘伯温精选免费资料大全

姜堰市:彰显姜堰特色优势 打造苏中一流城市

时间:2024-06-30 11:13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 176 次
姜堰地处江苏中部,系地级泰州市的东门户,因宋代姜氏父子筑堰抗洪而得名,远古时期曾是江水、淮水、海水汇聚之处,故有“三水”之别称。全市总面积927平方公里,总人口79.38万,辖15个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1个国家AAAA级风景区。近年来,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立足自身实际,构筑特色优势,全力打

姜堰地处江苏中部,系地级泰州市的东门户,因宋代姜氏父子筑堰抗洪而得名,远古时期曾是江水、淮水、海水汇聚之处,故有“三水”之别称。全市总面积927平方公里,总人口79.38万,辖15个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1个国家AAAA级风景区。近年来,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立足自身实际,构筑特色优势,全力打造“利于兴业、宜于人居、便于旅游”的苏中一流城市。

一、做优做美生态环境,打造苏中一流的宜居城市

姜堰地跨长江三角洲和里下河平原,境内水系发达、土地肥沃,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史料记载,3000多年来,这里从未发生大的地质灾害。充足的阳光、清新的空气、丰富的湿地、多样的植被、鲜明的城市风格,构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生态系统。姜堰是首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溱湖湿地公园是全国第二家、江苏省首家国家湿地公园,沈高镇河横村1999年就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生态环境“全球500佳”称号,纵贯城区的十里滨河绿化带得到了省委书记罗志军的高度评价。全市森林覆盖率达2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近20平方米,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稳定在85以上,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占比在87%以上。生态是城市建设发展的根本,生态资源是姜堰最为宝贵的资源。我们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将姜堰城市发展定位为生态宜居城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大力改善人居环境,先后创成省文明城市、省园林城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通过了国家技术评估,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通过了省级考核。目前,我们正在以推进国家生态市创建为抓手,全面加强生态建设,全力打造宜居环境。一是围绕“绿”改善生态。绿色是宜居城市的基调,是环境美好的标志。我们在大力推进保护区、绿色通道、村庄集镇植树造林的同时,突出城区绿化,着力建设一批林荫大道、街头游园和绿色工厂、绿色学校、绿色机关、绿色小区,力争点上成景、线上成带、面上成片,让城市充满盎然绿意。二是围绕“水”美化生态。姜堰因水而生,水是姜堰的特色。我们把维护好一城活水作为环境建设的重点,致力优化水网,畅通水系,实行绿色护坡,打造水岸景观,加快垃圾、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确保城市水体洁净。三是围绕“控”保护生态。加大生态管控力度,严控工业污水和有害气体排放,全面推进污染源达标排放和排污口规范化整治,严查噪音扰民,确保城市空气清新,生活安宁。同时,把生态理念融入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各个方面,科学编制发展规划,优化空间布局,大力推进旧城改造、新区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不断改善人民群众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彰显“三水城市”的独特魅力。

二、做活做深姜堰文化,打造苏中一流的人文城市

姜堰历史悠久,底蕴深厚,5000多年前就有先民生息,市内的天目山-单塘河遗址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姜堰·溱潼会船节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溱潼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名人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等一系列丰富而有个性的文化线条,走出了包括泰州学派创始人王栋、京剧大师梅兰芳、一代棋圣黄龙士、当代草圣高二适在内的一大批文化名人。文化是城市的血脉,是最重要的软实力。近年来,我们把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社会民生、特色产业紧密结合,制定出台了《文化姜堰建设意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力求使地域文化形成品牌并产生巨大影响力,成为引领姜堰新一轮发展和转型的重要力量。一是在繁荣文化事业上,以“三水讲坛”、市民论坛等为平台,组织新时期姜堰精神大讨论,深入挖掘姜堰文化内涵,培育城市人文精神;以“文明家庭”、“文明社区”、“文明单位”评比为载体,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提升群众文明素质;以“五个一”工程评选为抓手,扎实推进本土文化题材创作。二是在发展文化产业上,大力推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用文化支撑旅游发展,用旅游促进文化建设。着力放大“天目山西周古城遗址”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溱潼会船”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和溱潼“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等品牌效应,在城区筹建天目山文化产业园,形成以历史、名人文化为特色的文化产业集群;在溱湖风景区建设风景区文化产业园,形成以湿地、民俗、宗教、休闲文化为特色的文化产业集群。三是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上,大力度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在“农家书屋”、镇综合性宣传文化中心全市全覆盖的基础上,重点推进博物馆、图书馆、文体中心等一批重点文化工程的规划建设,着力打造“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

三、做精做专景区景点,打造苏中一流的旅游城市

姜堰旅游资源丰富,钟灵毓秀的溱湖地区集中了湿地生态、温泉休闲、古镇文化、农业观光等旅游亮点;5000多年的历史,珠遗下众多的文化古迹,宗教名寺、名人故居、明清建筑星罗棋布,旅游基础得天独厚。经过多年持续打造,姜堰旅游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嬗变和跨越,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特别是国内旅游业翘楚——华侨城集团,对我市青睐有加,投资30多亿元打造了集湿地生态、温泉休闲、宗教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项目。2010年,全市接待游客350万人次,实现旅游直接收入6.5亿元。“十二五”期间,围绕把姜堰打造成长三角旅游休闲度假中心目标,我们将进一步完善规划,加强策划,全面推动姜堰旅游由观光游向目的地游转变。一抓旅游景点建设,坚持以湿地、生态、人文为特色和方向,推进溱湖风景区和姜堰城区联动发展。溱湖风景区围绕建设湿地生态旅游核心区,重在巩固提升,放大特色,全力打造好华侨城、湿地公园、溱潼古镇、生态农业园四大板块;城区重点开发“两线四区”,打造老通扬运河十里滨河生态游览线和历史人文游览线,加快建设北大街历史文化街区、人民公园生态休闲文化区、净业寺—万竹园宗教艺术文化区、天目山遗址公园。同时,在景点开发上,更加强调特色和个性,既注重有形景点的塑造,更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实现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二抓旅游品牌提升,加快溱湖国家湿地公园、泰州华侨城联创国家AAAAA级景区,以及溱潼古镇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进程,以创建推动设施完善、服务改进和管理升级,不断提升姜堰旅游的品位和档次,全面叫响“锦绣姜堰、湿地溱湖”品牌。三抓旅游设施配套,深度开发特色旅游产品,规划建设一批星级酒店,全面优化“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丰富产品线,拉长产业链;深入推进生态旅游与观光农业有机相融,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模式,促进群众就业致富,带动一、二产业同步发展。四抓旅游环境优化,规范服务管理,强化服务监督,深入开展景区周边环境、市容环境、消费环境、治安环境综合整治,全方位打造放心、安心、舒心的最佳旅游环境。

四、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打造苏中一流的经济强市

着眼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我们坚持把农业作为基础产业,把工业作为主导产业,把服务业和建筑业作为支柱产业,推进协调发展,提升整体实力,培植了一批新的产业增长点,带动了城市综合实力的持续攀升。“十一五”期间,全市GDP年均增长14.9%,财政收入年均增长30.3%,连续多年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和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2010年进入全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行列。一是加快发展特色农业。重点围绕提升农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做好市场培育、品牌建设、产业化经营三篇文章,把姜堰建成上海、苏南乃至整个长三角地区的农副产品供应基地。二是优化发展特色制造业。重点打造新能源-智能电网和石油装备制造两大产业集群。加快推进大唐热电、南洋电缆、绿能太阳能、双登新能源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促进尽快投产、达产、见效,力争到2015年,智能电网产业销售收入达到400亿元左右,把智能电网产业园建成影响全国的智能电网产业基地。充分整合我市在石油装备、汽车零部件、船舶配件等机械制造方面的优势,加快创建省机械工业优势特色产业基地。同时,加大对重点骨干企业的政策扶持和服务力度,加快培育一批大企业、大集团,使之成为拉动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三是壮大发展建筑业。引导扶持建筑企业内强素质、外拓市场,不断优化专业结构、提升资质等级、拓展施工领域、扩大市场份额,加快转型升级和做大做强,实现了由建筑大市向建筑强市的转变,迈进了全省建筑行业10强行列。在铸强经济实力的同时,大力实施民生幸福工程,全面落实民生保障和改善各项政策,逐年实施一批民生实事项目,让人民群众充分享有改革发展成果。

城市因个性而精彩。回首过去,姜堰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展望未来,我们将在新的起点上,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真正把姜堰打造成苏中乃至长三角地区的一颗明珠。(江苏省姜堰市人民政府市长 邹祥凤)

(责任编辑:)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 注册时间:2024-11-14 21:11 最后登录:2024-11-14 21:11